姓名: 陈东宝 英文名:- 性别:- 国籍:- 出生地:- 语言:- 生日:- 星座:- 身高:- 体重:-
国籍:内地 职业:笛子演奏家 从艺历程:当代笛子演奏家\n\n10多年前,曾是商界精英的他,因一场误会而跌入人生低谷,伤痛地带着两支短笛游走他乡;10多年后,他以笛为生,以笛会友,用笛声感动了许多城市,赢得了“一笛飘天下”的美誉;如今,他又带着短笛,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了巴城老街——\n\n陈东宝:竹笛声声故乡情\n\n5月13日,阳光明媚的午后,一阵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在巴城老街回响。自从今年3月1日,陈东宝回到老家“定居”后,巴城老街又经常能听到这久违的笛声了。循着笛声,记者来到了陈东宝在巴城的新家“笛艺堂”。“昔有二胡阿炳 今有一笛东宝”。“笛艺堂”门前悬挂着笛子艺术大师蒋国基向陈东宝赠送的对联。\n\n从门口望进去,“笛艺堂”内一案桌前,陈东宝手持长笛正在吹奏,一曲《春江花月夜》从小小的竹笛中流淌出来,几位宾客静坐堂内,俯耳倾听,已显陶醉。\n\n这位名满天下的笛师曾经带着伤痛出走家乡,也曾发誓过永不回来。那么,是什么让东宝又重回久别的故乡呢?抚摸着手中的竹笛,东宝长叹一声:是剪不断的故乡情啊!\n\n自小与笛子结缘\n\n陈东宝,1954年出身于巴城老街上一户普通人家里。12岁那年,他从之声里听到了笛子演奏,一下子就被美妙的笛声所吸引。于是,幼小的东宝就想着法子学吹笛子。没钱买笛子怎么办?他就找来了一根竹子,照着别人的笛子自己钻孔。自己动手制成笛子能出声,音调却不准,但陈东宝还是欢喜得不得了!\n\n终于有一天,妈妈给钱让小东宝从镇里的百货商店里买了一支真正的笛子。有了笛子的陈东宝越发痴迷起来,跟着别人吹,听着之声吹,进步神速。在学校音乐课上,老师还常叫东宝用笛子教同学唱歌,这成为东宝儿时最大的骄傲。\n\n长大后,陈东宝下乡到了农场,但他一刻没有离开过笛子。不管春夏秋冬,笛子始终不离身。陈东宝吹笛子如痴如醉,有人开玩笑地称他“疯子”。他也欣然接受。吹得一手好笛的陈东宝不仅成为巴城镇的文艺积极分子,而且成为昆山市小鹿(业余)艺术团的成员,后来又加入了市音乐家协会。\n\n磨难之中笛声更悠扬\n\n虽然学得一手好笛,但陈东宝没有把吹笛当作终身的职业。改革开放后,陈东宝下海经商。和学笛一样,聪明能干的陈东宝在商场上也如鱼得水,不久后,成为我市某饮料公司总经理。但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天晚上,他遭人暗算,断了四条肋骨。后经查实,陈东宝挨了“冤枉”打。可是,公司却因为他的住院治疗,出现滑坡,等到出院之时已回天乏术。此后,善良的陈东宝又受人欺骗,购进了一批假烟,赔尽了家底。\n\n“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写好了遗书,爬上了一幢房子的5楼,我想什么都不管了,就这样跳下去,一了百了。如果当时真这么做了,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陈东宝回忆往事,庆幸没有做傻事。在生不如死的日子里,最终是亲情和心底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和死神擦肩而过。\n\n“虽然我选择坚强地活着,但家乡的遭遇给我带来了太多的伤痛,我没有办法振作,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只有选择离开。”东宝娓娓道出离开家乡的缘由。1997年2月的一天深夜,陈东宝带着最珍爱的两支竹笛,离开了从小生长的家乡,开始了3年的流浪生活。\n\n流浪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一支竹笛陪伴陈东宝走过了江苏、浙江、山东、云南、福建、陕西、北京等20多个省市。在贫困潦倒的日子里,陈东宝没有堕落,始终坚守着艺术的尊严。在流浪日记里,陈东宝为自己定下了“不偷、不抢、不骗、不借、不伸手乞讨、不依赖政府”的“六不”信条。他在日记里写道:“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丧失自己的意志与人格。”\n\n在3年漫漫“笛子长征路”上,陈东宝与笛子相依为命。笛声为东宝赢得了一日三餐,充满真情的笛声也让东宝得到“贵人”的肯定和相助。笛子宗师赵松庭先生在听了陈东宝用低音笛演奏的《二泉映月》后,连称:“此曲似笛非笛,似箫非箫,目前尚无人以笛子演奏,不简单,不简单。”并欣然为他写下“东宝笛声”。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誉东宝为“江南乐坛奇才”……\n\n东宝的笛声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在专家的极力推荐下,陈东宝先后在国家级出版社发行了《流浪笛声》、《东宝笛声》、《传奇笛声》等音像作品,引得中外人士争相抢购,畅销一时。\n一个破产后曾经想自杀的商人,又从一支竹笛起家了。陈东宝拥有了另一番事业。结束了3年多居无定所的生活,陈东宝把事业的起点放在了深圳。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专门用陈东宝的名义命名了“宝笛亭”。东宝在“宝笛亭”内开出了自己的笛子、音像制品专卖店;此后,又在杭州河坊街也开设一家“东宝笛庄”。 \n\n传笛艺\n\n陈东宝说,从他决定游走异乡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在外面流浪、生活的岁月里,脑海里故乡的一草一木却越发变得清晰。为了看看故乡,他曾偷偷回来过一次,但只是匆匆看一眼又匆匆而去。\n\n2008年,已在笛子界享有盛名的陈东宝决定举办一场笛子独奏音乐会。尽管有很多地方发出邀请,但陈东宝却发现,“回家的时候到了”。2008年4月12日,离乡10多年的游子陈东宝,带着竹笛回来了。笛子界的良师益友,流浪时结识的至交,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来了,东宝的笛声在家乡再次飘扬起来。“东宝乡情——陈东宝笛子独奏音乐会”获得了空前成功。\n\n“多少次在梦中,我回到了家乡,但醒来后只有两行热泪。无论你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叶落归根,乡情永远都剪不断,该回家了!”陈东宝说,2008年举办笛子音乐会后,对家乡的依恋更深了。受巴城镇政府的邀请,2009年9月,“东宝笛馆”在巴城老街揭牌成立。为了办好这个展览馆,陈东宝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布展。\n\n“东宝笛馆”离东宝居住的“笛艺堂”仅几步之遥,设计古朴、典雅,和笛子的韵味相得益彰。馆内完整记录了陈东宝的“故事”,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出等形式讲述了陈东宝的传奇人生。同时“东宝笛馆”又是一个笛子博物馆,竹笛、玉笛、骨笛、弯管笛……上百种的笛子在馆内展出。\n\n“笛艺堂”共有二层,自从3月1日陈东宝回来“定居”后,这就成了他的家,楼上是卧室,底楼有厨房和餐厅,临街的一间则是陈东宝会客、吹笛、休闲的地方。“笛艺堂”的装饰古朴、典雅,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友人为东宝题字、赠送的字画,案桌上陈列着陈东宝平时最常使用的几支竹笛和箫。\n\n看着这些笛子,陈东宝的眼中流露出难得一见的光彩。“这些是我的宝贝,也是我漂流10多年,在外闯荡的见证,现在我把它们都带回家了。”陈东宝说。\n\n“2008年后,我在巴城、杭州、深圳来来去去,但从今年3月1日起,我一直在巴城,是那一群可爱的孩子留住了我,让我舍不得走。”陈东宝说,每个星期四是他给巴城中心校笛子班的学生上课的日子。\n\n据巴城中心校的陈校长介绍,去年,陈东宝曾前往巴城费俊龙中学为学生们授课,这让中心校的孩子也对笛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得到陈老师的真传。今年过年时,巴城中心校向陈东宝发出了邀请,没想到他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从此住在了巴城。“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陈老师教这些孩子都是免费的,他说,都是自己家乡的孩子,孩子们喜欢笛子,愿意学,我就很高兴了。”陈校长说。\n\n“别看这些孩子学吹笛时间不长,最长2个多月,最短才2个星期,但他们都能吹出悦耳的曲子了,有些甚至能吹中级难度的独奏曲了。”陈东宝说,为了这些孩子,他舍不得走,还要在巴城留一段时间。陈东宝真诚希望,古镇巴城能到处充满悠悠的笛声,希望这里的孩子也能像他孩提时一样,有笛子的陪伴,希望竹笛能为巴城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一道新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