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左翼伟 英文名:- 性别:- 国籍:- 出生地:- 语言:- 生日:- 星座:- 身高:- 体重:-
职业:演奏家 出生地:上海 简介:左翼伟,东方之声民族乐团团长。融会贯通多种民族与西洋管乐,当代杰出的管乐天才。\n\n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唢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音乐部资深编辑。几十年来,录制了多张个人专辑唱片,其中管子独奏《云山如梦》获得台湾严肃音乐“金唱片奖”。1996年12月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左翼伟民族管乐独奏音乐会”。\n\n左翼伟的演奏流畅自然,委婉抒情、富有感染力。除唢呐外,他还学习了管子、笛子、荜篥、巴乌、葫芦丝等多种民族管乐和西洋管乐如圆号、萨克斯管,并运用这些乐器,出色的为上百部电影、电视剧音乐配乐。 从艺历程:左翼伟出生于上海,家里人都会业余演奏一些民族乐器,从小耳闻目染的他也很喜欢。16岁的时候二哥教他吹唢呐,才学了10分钟就发现左翼伟已经能吹的挺有模有样了,便找了老师开始系统学习,其中包括已故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11个月后恰逢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来上海招生,左翼伟以优异的表现被录取。其实当时,来上海招生的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现中央音乐学院)也录取了他,但作为家中的老幺,父母都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当兵能回上海,但念大学不一定能,所以就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我选择了部队”。那年,他17岁。\n当时兰州空军的管辖区包含了4个省——陕、甘、宁、青,在当兵的10年间,左翼伟几乎走遍了其中所有的空军部队,甚至还走到了中国和蒙古交界的边防连队。唢呐洪亮高亢的音色在部队中很受欢迎,因此每场演出左翼伟都不会落下,频率高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有演出。大量舞台实践的机会是部队给予他的最大财富,这是任何一个表演者都梦寐以求的事情。\n当然,部队里没有老师,音乐上的东西只能完全靠自己。虽然只学了11个月的唢呐,但聪明又有灵气的左翼伟能把此前老师教授的东西融会贯通,把其中精髓的东西总结后,不断在平时训练与演出中运用与实践。\n1981年部队为了培养左翼伟,特别把他送到北京,给他1个月的时间跟随4位唢呐大师学习。“这1个月给我的收获太大了,可以说在我整个艺术生涯中是最大的。”他先后接触了东北、河北、河南的音乐,还学习了管子。唢呐这件乐器,要吹出各个民族的地道韵味,光看谱是看不出来的,需要言传身教的承袭,虽然这些大师都已相继离开人世,但那次学习让出身在南方的左翼伟很好的掌握了北方作品的精髓。\n“如果没有排练,没有演出,就是训练,早上出操,吃完早饭后整个上午就是体能集训。”部队带给左翼伟的不仅是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还有扎实的身体素质与体能。“为什么到了这个年龄我还能吹那么大的作品,甚至还开独奏音乐会,这个在常人来说很难,据我所知,在这个年龄中国还没有。而且在独奏音乐会中有4个大作品,份量很重。”年近60岁的他非常感谢部队那10年的训练,而且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n27岁,左翼伟从部队回到上海,进入当时的上海电影乐团,一待就是12年,录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比如《宝莲灯》、《鸦片战争》、《火种》、《焦裕禄》等。“当时录音可以说没人比得过我,频率很高,上影厂、唱片厂、科教片厂等所有上海的录音棚都去了。”在当时作曲家的心中,左翼伟就是“信得过的演奏家”,因为他在录音中的二度创作总能让作品之于剧情有着出乎意料同时又合乎情理的提高。“一开始还会把自己的录音都收集起来,后来发现根本保留不过来了…”\n在电影乐团的时候,领导钦点年轻、业务又好的左翼伟担任民乐队队长,但做了3年多,他主动辞去了队长一职。“对于艺术家来说,当领导不可取。”当领导要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去练习自己的专业。就算有了时间也静不下心,比如这个电视剧分配谁去录音,那个音乐会谁去演奏,这些都需要安排与思考。“我明显觉得那个时候自己的专业退步了,所以毅然决然辞职。”\n1996年影视合流,电影乐团把旗下民乐队和之声乐团合并,成立了上海东方之声民族乐团。当时做了一个团长人选的民意测验,左翼伟的票数最高。领导找他谈了3次话,到了第4次他接受了,“总要有人站出来为这个团的人做事情,那就我吧”。1996年到2001年间上海东方之声民族乐团是很优秀的,左翼伟介绍说现在上海民族乐团挑大梁的人,其实当时都是这个团的成员,比如罗小慈,段皑皑,翁镇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