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忠遇伯乐 出现转机 道光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一八三八年 二十八岁的曾子成准备再次到京城参加会试 曾家以农为业 本来就不富裕 还要偿还子成的欠债 已经没有钱可以拿出来了 父亲只好东挪西借 想办法凑钱也要让儿子去考试 于是 曾子成揣着父亲借来的路费 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道路 一路上 他省吃俭用 丝毫不敢有半点闪失 一般进京参加会试的人 当时称为橘子 大都是华服翩翩 高头大骂 而曾子成却迥然不同 他身上的土布衣衫早已经过多次缝补 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就好像只要轻轻一拽 马上就会露出屁股一样 在硬试的橘子中 再也没有比他更寒酸的人了 所幸 这一次曾子成没有让家人失望 他在二月会试取第三十八名共事 四月殿试 取三甲第四十二名 刺童进士出身 曾成改写了曾加六百年没出一个进士的历史 曾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然而 这个铜进士功名并没有给曾子成带来多大的惊喜 而是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羞耻和遗憾 当时科举在电视之后 录取人数一百至四百不等 分为三甲 头甲三人及状元 榜眼和探花 刺进士及第 二甲庶人 赐进士出身 三甲进数最多次同进士出身 并且三甲进士是不能进入翰林院的 同进士的同字实际上是不同的意思 刺进士其实就是不同进士 实则就是在安慰那些奋斗多年的举人 曾子成虽然天分不高 却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自己寒窗苦读十年 就是为了进翰林院 如今却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越想越郁闷 于是他决定返乡候职 好在这时候 和曾子成一同参加考试的郭松涛对曾子成几番劝阻 并建议他去找另一位在京城做关的湖南老乡劳崇光帮忙 这才让曾子成留了下来 准备即将开始的朝考 当时科举制度规定 凡是新科进士都要由皇帝再进行一次考试 称为朝考 说白了也就是接受皇帝面试 朝考之后 受官为前列者为数级 市次者分别为主试 中书 知县等 嗯 劳崇光当时是翰林院编修 他为人慷慨 爱惜人才 听说曾子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后 就将他推荐给了当时主管翰林院的大学士穆章阿 也是此次会是主考官 当时举人进士尊称主考官为作诗 穆章阿主持了多次会试 批阅过数千份试卷 他认为大多数年轻的新进士几乎个个心高气傲 唯独曾子成不同 穆张阿很欣赏曾子成的策论和文笔 交谈之后更是颇感投契 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对他甚是青睐 他还建议曾子成将名字改为国藩 取国之藩篱之意 此后 曾子成听从作诗穆张阿的意见 正式改名为曾国藩 并以这个名字参加了朝考 穆张阿正是这次朝考的主考官 他特别调阅了曾国藩的试卷 为他的文章做了最后审批 当即取为一等第三名 道光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一八三八年的五月初二 曾国藩第一次见到了道光皇帝 和帝王这么近距离的对话 曾国藩内心难免有些紧张 但曾国藩很快就调整了自己 对破格皇帝的提问对答如流 再加上他衣着朴素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竟然一下博得了道光皇帝的赏识 于是道光皇帝将一等第三名改为一等第二名 并破格授予他翰林院庶级士的官职 同进士进入翰林院 曾国藩是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人 这样的结局让曾国藩颇感意外 更让那些关注这次炒考的人吃惊 自此 曾国藩终于跻身京城士林 开始他的金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