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刘备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出山 为什么诸葛亮刚开始是推辞的呢 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 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 讲述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去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茅草屋里 请对方出山辅佐他创业打天下 即使是刘备第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 为什么诸葛亮刚开始还是推辞刘备的邀请呢 第一 诸葛亮刚开始推辞 这是饮士文化的影响 诸葛亮为当时治名士 司马徽 庞德公 徐庶都对刘备进行了推荐 对于当时缺少谋士的刘备来说 诸葛亮的出现 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 刘备三顾茅庐 实在是诚心实意的请诸葛亮出山 但诸葛亮啊 却进行了推辞 公耕龙母的诸葛亮有极强的饮食心态 也就是这种心态 让他拒绝了刘备的初次邀请 诸葛亮所处的时期 诸侯征伐 统治者不仅是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少 对文化的控制也是越来越少 大量的知识分子从独尊儒术中解放出来 思想啊 也是越来越活跃 个体意识开始觉醒了 他们读书不是为了追名逐利 给统治者服务 而是为了追求自由 完善的人格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隐士心态 这种心态下的诸葛亮 一般不会直接就答应 都会有所推迟 就跟刘备称帝一样 大家都劝他称帝 他其实心里呢 早就想称帝了 但还是会推辞几次 第二 中国古代贤才择主理念的影响 他们一般只会为与自己追求理想一致的人效劳 诸葛亮处于荆楚之地为刘表所致 难道刘表对诸葛亮的名声没有耳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刘表却不能把诸葛亮请出山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刘表没有匡扶天下的大志 仅仅是想偏安一隅 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与诸葛亮的追求是不相符的 刘备三顾茅庐 能够把自己求贤的心意表达的显露无遗 但诸葛亮并不知道这个汉室的后裔是否有匡扶天下的大志 所以在刘备初次邀请他出山的时候 诸葛亮拒绝了他 但是在刘备再次表露出对人才的渴望和匡扶天下的大志后 诸葛亮被刘备所感动 最主要的原因是 刘备的追求和自己的思想是相同的 诸葛亮选择了跟从刘备 以完成自己的大业 第三 这是考验刘备的品格和耐心 虽然有好友徐庶被刘备善待的先例 但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说 任何事情都是比较喜欢自己去确认 这不是说诸葛亮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从后期的诸葛亮事必躬亲是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行事风格的 刘备虽然说在当时的口碑不错 说是汉室的后裔 性格温厚 更有关羽 张飞这样的猛将辅助 但对于谋士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主公的信任 诸葛亮想看刘备是否能委曲求全的多次请他出山 想看看刘备对人才的态度 想确认刘备对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第四呢 那就是不可抗力的外力因素影响 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亮在荆州 以建安初于颍川 广元徐元直 汝南孟公威等游学 从这些介绍呢 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亮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宅男呢 他是爱好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志青年 所以 刘备初次拜访 可能是诸葛亮啊真的不在家 所以第一次拜访失败 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 那可能就是诸葛亮故意而为之 刘备的三顾茅庐 既是必然 也是偶然 所以说呢 这做事情总是需要有耐心的 不然就丢掉了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呀 有话道 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待 身无分文的刘备用诚心和理想打动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报之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