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好 那我们再来回答前面提出来的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这种科举考试 只靠卷面文字就来选人当官 肯定不是最好的选人方法呀 对吧 这考试考的好的人 他的行政能力一定强吗 对呀 几百年前的武则天就发现这一点了 宋朝皇帝肯定是心知肚明啊 但他为什么还要坚定的这么做呢 这就要说到科举制度的本质了 我们一般理解科举的本质是啥 不就是考试吗 哎不 考试只是表象 是那个动作啊 关键在于 这项制度作为一个选人制度的起点和其他制度不一样 日本学者宫崎士丁有一本书叫科举史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洞见的说法 他说啊 中国古代其他的选材制度都是他建制 而科举制度呢 是自建制 这是泾渭分明的两条路 什么叫他建制啊 就是我是不是人才 我说了不算 需要由他人来推荐我 来背书我 他们点头 我才是人才啊 前面介绍的什么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都是他建制 而科举制是自建制 就是我是不是人才 我只要自己觉得是 我就可以站出来毛遂自荐啊 那个皇上虽然隔着我好几千路远 我就可以通过这套制度向他宣布 我是人才 我愿意通过测试流程 至于中间人 所有的中间 那么庞大的官僚机构 那么多人对我是什么观感 不重要的 我就是人才 我说了算 科举制和此前的人才制度相比 最本质的区别在这儿 你可以想象今天的一个场景 假设 假设你在一个单位里面 啊 原来这个单位呢 规定你是不是能被提拔 你是不是能涨工资 你直接领导说了算 那请问 你直接领导要是个混蛋呢 那你作为一个底层的普通人 如果运气不好 可能就会受尽了盘剥和屈辱 都没有机会的 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的 那如果单位大老板啊 有一天说咱们公司搞公开竞聘考试 谁都会参加 谁都可以参加 那么请问 你对这个考试有什么期待呢 你需要的就是我的直接领导 各层领导都不要参与 不要有人为因素在里面 对吧 至于考什么 有那么重要吗 考数学也行 考英语也行 考俯卧撑都行 哪怕直接抽签都行 他至少公正对吧 至少公正 就我 作为一个底层的人 我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觉 所以 科举制时代下 古人有一套科啊 叫影响科举几大因素对吧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季因功勿读书 你看 读书这件事 自己说了算 但是排在最后排在前面这四条 命运风水积因德 跟人没关系啊 全部是玄学啊 没有什么人的因素在里面掺和呀 对 这才是自建制科举考试发展的中曲 是的 理解了自建制的这个本质你就知道了 科举制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 它的内部的基因就有一种倾向 这个倾向是几百年慢慢长出来的 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就是要剔除中间环节的人为因素 他的最终使命不是为了把人才选出来 而是为了让所有参与这个选人游戏的人 对自我命运有掌控感 好了 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再抽身出来看看他建制和自建制的科举考试各自的利弊 他建制 别人来推荐 当然有优点 啊 至今好多人才选拔场合都在普遍使用他建制啊 道理很简单 人是万物的尺度 能衡量人的 只有人呐 所以选拔人才 少不了人对人的推荐和背书对吧 就像在今天 公司选择应聘者 除了笔试成绩 当然要看原来工作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对这个人看法怎么样啊 再比如说今天西方很多学校录取人 可不是只看分数啊 来自社会名流的推荐信非常有用的 所以 微观的来看 如果我们需要快速的筛选人才 他建制有优势 我们更相信推荐人的人 但是自建制是不是就在推荐人的效率上非常差呢 哎 其实也不见得 这就又牵扯到人的另外一个本事 人没有确定的样子 人不是只可以被评价的 人还是可以发展的 就说个我自己上大学时候我的感受啊 当时我们那个班上的二十多个人 有从大城市来的 也有从农村来的同学 农村同学的高考分数一点也不低 但是要论什么气质啊 谈吐啊 哎 那确实比城里来的同学要差一大截 但是别忙 过几年你再看 农村同学会经历一个飞速的城市化的过程 很快那个气质谈吐自信心全上来了 你要是再拉长时间来看啊 现在我们同学都五十多岁了啊 来自农村同学的人生成就跟城里同学一比一点儿也不差 这就是人的发展性啊 人不仅是就那个样子摆在那被你评价的 评价过后还有发展 对 我们今天的高考 本质上也是自建尺 他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人 那好像有失偏颇呀 但是另外一面 他也为人的发展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对所谓的现代文明 我想应该就包括这样的因素 就是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总该有一个机会 让我自己站出来说我 我愿意接受命运的裁判 而且我相信 我的未来发展有无限的可能 今天我们这期文明节目 讲科举制度的演化 你发现没有 这项制度的初衷啊 可能只是为了应对当时皇帝面对的挑战 而不是为了什么抽象的原则 更没有什么笃定的总体规划啊 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草鞋没样 边打边下 但是制度曲曲折折往前演化 一路经过人心 公道这些抽象原则的筛选 最终的结果 如果它符合文明发展的方向 那么它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你看 科举考试就存在了一千多年啊 甚至科举考试当中的那些黑科技 我们今天讲到的啊 什么胡明啊 所愿啊 藤路的技术 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今天我们的各种考试里面 这一期的文明节目 我们讲的是一零零二年的宋朝啊 最后 我们再来看这一年发生的两个小场景吧 这一年 有一个学生啊 当年十三岁 正是贫苦上学的时候 他因为家里穷嘛 所以住在一个庙里读书 那他怎么吃饭呢 就是提前煮上两升米的粥 放一晚上 这粥就坨成了一大块 用刀切成四块 早晨晚上各拿两块 就着咸菜吃啊 一吃就是三年 这就是成语叫断饥化粥的由来 这个人谁呀 对 你知道了 他叫范仲淹 今年是一零零二年 再过十三年 他考取了进士 再过四十三年 他写出了名耀千古的岳阳楼记 你看 本来他不该有的机会 但是在科举考试制度下 他有了机会 再说第二个场景 就在这一年 一零零二年 朝廷里的两个宰相不约而同的都做了一件事儿 首席宰相叫李夯 把女儿嫁给了新科状元 也就是我们这期节目一开头讲的那个连中三元的状元王增 还有一个是朝廷的副宰相 参知政是王旦 王旦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一位新科进士 叫韩毅 家里人当时挺反对的 嗨 王旦说时代不一样了 你们看不懂我为什么要怎么做的呀 这两位新女婿啊 一个王曾 一个韩毅 都是家世并不怎么显贵的人 哎 甚至还都是托儿带女的官夫 他们本来也不会有这样的好姻缘的机会 但是因为科举制度 他们现在有了 宰相李航 参知政事王旦 都是当时朝堂上的重臣 这些人已经感知到了春江水暖 他们已经看到了时代的大转向 以及一波新人物不可阻挡的崛起 今年是公元一零零二年 大宋咸平五年 我们下一期一零零三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