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外资大量涌入上海 西洋人和东洋人先投资纺织 欧战之际 西洋人和东洋人又投资于获利更大的日用品工业 它们主要集中于沪南区 曹家渡区以及杨树浦 此外 徐家汇 闸北 吴淞及浦东区等地也集中了不少工业 所有工业差不多占满了沿江沿河的地段 黄浦江及苏州河西岸几乎全部为码头 仓库 工厂所占 它从黄浦江边转到了苏州河边 看着水面泛起的污浊的泡沫 闻着随风飘来的一阵一阵的腥臭 想起了以前在西方油画作品中看到的巴黎的塞纳河 伦敦的泰晤士河 流经德国的莱茵河 他们与黄浦江及苏州河形成了强烈反差 上海的江河边簇及着厂房的样子 只能唤起他对家乡无锡的绝不美好的回忆 没有整体布局 没有城市规划 大大小小的工厂与又挤又脏的棚板区混杂 它在弥漫着工业烟尘的工人住宅区闲逛 板棚说不上是用什么材料制的 每座全像瓦砾和旧铁皮的奇形怪状的组合 黄浦江曾给他带来了半实业的遐想 但办实业先期投入太大 地皮 厂房 员工 设备全是钱 而且收回投资 稳妥赚钱还得几年以后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他需要的是爆发 他打过室内运输的主意 他注意到工厂的商品和原料仓库分散在全市各处 相互有关系的厂子也不集中 工业集中的杨树浦与铁路货运相距较远 沪东 沪西 沪南几个工业区间无直达道路 使得市内货运负担很重 在这上投资 有可能在洋人钱袋里抓一把 洋人指着洋船进出货物海运是生命线 码头则是海运的终点和起点 黄浦江码头分布乱糟糟的 每码头及堆场大部分在浦东 工厂大部分在浦西 大量货物在浦东卸下之后 需依赖托驳转运至浦西 为此要花大笔运费 浦西大量需外运的制成品又得通过托舶运到浦东 又是一大笔运费 这还不算 黄浦江航道纵有一定水深 但淤塞严重 航道日浅 大型货船趁涨潮入港 落潮出港 更大型远洋货船只好在吴淞口外停泊 将货物卸到小型泊船上入港 这样一来 费用极大 英国人曾为此大发牢骚 说从英国至吴淞口外的每吨货物运费 几乎与从吴淞口至市区的转运费相等 吴淞口博运和浦东 浦西间各码头的博运早有人捷足先登 尤其官家死攥着这块不放 卞梦龙倒也不屑于在这里争口剩汤喝 而是想到了水陆联运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 大部分货运要在此转运 但是港口与铁路间缺乏直接联系 更无一处水陆联运码头 他甚至想活动活动官家 再拉上几个财主投资 将铁路线一直延伸到码头 然后以股东身份吃地 这个主意不错 但是他刚开始走动 就接到了一封带子弹的信 信中至四个字 不得染指 信尾没有署名 只是并排按了两个指印 一个为红 一个为绿 在江湖上行走的人都知道 这是青红帮的标记 就这一下 他明白了 青红帮把持了通过苏州河的博运与东站货场的小港地 如果建大型水路联运码头的话 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他斗不过青红帮 也怕这帮人那个建水路联运码头的动人的念头 只好放下了 上海最堂皇的地方是外滩 洋人沿着黄浦江建了一排像模像样的高楼 以致外滩成为上海城市的象征 在那排堂簧大楼的后面 仍然有国人生活的地盘 甚至有一家茶馆 茶馆门口有个火炉 生着火 坐上几只熏黑的水壶 老板娘抓把茶梗放进壶里 来到火炉边 拎起水壶冲水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