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舜帝对大禹提出的治国安民的九功十分重视 称养民的六件大事为六府 府者 宝库也 六府也就是六座宝库也 有了这六座宝库 老百姓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就有了基础 但是单十六府还不够 还得有善政三事做保证 没有后者做保证 财务再多再充裕 也不一定到得了老百姓的手里 老百姓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三世比六府更要紧一些 于地平天成六府 三世允志 万世永赖始乃功 这是对大禹提出的治国九功的充分肯定 也可以说是对这一观念的提升和进一步深化 这段话翻译出来就是 舜说 哎呀 你大禹平水土得以成功 完全是因为顺应了天意 你大禹提出的养民中的六件实事和三大关系 如果真的得以实施 那是千秋万事 治平天下的依赖 大禹啊 你的功绩大的很呐 实乃宫中的实可视为此乃就是你意思是说 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说实在的 大禹治平洪水 可以称得上维禹之功为大 而在治水成功以后 进一步总结了经验 提出养民九工 那应该说更是维禹之功为大了 后者之功业 可说在千秋万代 治国三世 也就是要处理好治国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关系 孔颖达在书解中说 正德 利用后生 正德以帅下 正用以复才 后生以养民 孔颖达的这个书解是极为得体的 也为历代学者所认同 他道出了德政三世的真谛之所在 一是正德 所谓正德 就是要整顿社会道德 大禹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缘由的 在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会产生混乱 那是不足为怪的 一些人会为了家的利益 而不顾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胡作非为 面对这种道德状况 黛禹提出要正德 既适时又及时 正德当然要正的是全体国民的道德品质 让天下人都有一个道德新风貌 但是首先要证的是上头那些当官的人的道德品质 孔颖达深明大语 提出正德的真议 于是就有了正德以率下的说法 高官的风气正冷 才能率领下面的广大官员共同走正道 最后是影响民风 民俗 民情 民德 上行下效 正德是要处理好高官与下层一般官员的关系问题 德之正 是要从中央的核心集团抓起的 核心集团风正气清 正德的问题就成功了一大半 可以说 大禹本身就是正德的模范 文献说 大禹治水时 过家门而不敢入 这不敢入三字用的多传神呐 治水大军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了 进入家门只是数步之徒 此时入还是不入家门与一定也考虑过的 最后还是不敢入 因为他深深懂得上行下效之理 你大禹入了这个家门 就会有成千上万人跟着迈进自己的家门 这样平水土的大业就难以成就了 上层人士深刻了解何为不敢为 何为不当为之事 这正是正德成功之关键 二是利用 孔颖达的解释是 利用者未在上节俭 不为米肺 以利而用 是财务因富利民之用 以利而用 说的多好啊 只有有利于民众的才去用 不能把财物用在官员的日常米费上 一分一毫都力求为民所用 只有这样 财务才能因付 这里看来是在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及官与民的关系 大禹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史书上有博衣时至孝于鬼神 北宫士至费于沟壑的说法 民间也广为流传着大禹节俭的种种故事 海上有草烟名湿 其实食之如大麦 从七月忍熟 民敛或至冬乃气 名自然谷 或曰与余粮 为了节省粮食 大禹带领民众去采集一种叫做湿的野生植物使用 后来民间就称这种植物为雨余粮了 如此精打细算 努力开发财源物源 完全是为了利民之用 三是后生 后生即是后民 即是养 民富先得富百姓 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了 国家自然富足了 郭沫若说过 科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大禹说的 利用后生为人民服务 这是有道理的 后生要处理的是国与民的关系 民生厚实了 国家才能强盛 说到底 民生诸事总是第一位的 从大禹的养临九公说 我们想到夏代的民生问题 至少可以这样说 在夏代向上发展的时期 这个国家的领导层的确是把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 大禹打出的后生这面大旗 应该说是有一定实际内容的 舜帝在大禹治水成功后 在一次会议上曾经全面的评述过他的业绩和品格 要求众官员向他看齐 舜是这样说的 来禹降水静禹成允成功为汝贤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不自满甲为汝贤 辱为不今 天下莫与汝争 能辱为不伐 天下莫与汝争 功与茂乃得加乃披稷 天之利属在汝公 汝中至元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与呀 洪水泛滥向我们发出了警示 要我们重视民生 你大禹信守诺言 完成了治水大业 你是贤能的 对国事不辞辛劳 治家力求节俭 不自满 不自夸 你是贤能的 正因为你不自负贤能 天下没有人来与你争能 正因为你不自夸己功 天下就没有人来与你争功 我褒奖你的品德 嘉奖你的大功 今后的帝王之位 当在你身上 你必会登上帝王的大位 这也可以看成是对仰民久宫的全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