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先来看孟子的态度 一个名叫万章的人问他 尧诣天下 禹顺有诛 孟子答 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万章又问 然则舜有天下也 孰与之 孟子说 天与之 他进一步解释说 天子能见人于天 不能使天与之 天下息者 尧见顺于人而天受制于报之于民 而民受之 引见孟子 万章 孟子还说 尧去世之后 舜为了躲避尧的儿子 跑到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仍然遵崇大顺为王 凡有朝觐 欲送 讴歌之类的重要事情 都到舜的面前请示汇报 而不理睬尧的儿子 后来 舜又仿效尧的做法 鉴于于天让他坐上了王位 孟子坚决否定了尧让位虞舜 舜让位于禹的传说 他只承认尧剑舜于天 舜剑与于天 那么天是什么呢 孟子玩弄了文字游戏 没有明说 考其本意 或在强调舜语本身都是贤德之人 受到氏族部落的拥戴而见天子之位 并非受善而居王位 如果说孟子对于古代禅让之否定的不够彻底 思想家荀况的态度倒毫不隐晦 他在荀子政论中有段精辟而又切重要害的论述 世俗之为说者 曰尧舜禅让是不然 天子者 是谓至尊 无敌于天下 夫水与让仪 道德纯备 智慧甚明 难免而听天下声民之属 莫不震动而化顺之 接着他还论述了死而善之和老而善之的不可能性 巡况的最后结论是 夫曰尧舜禅让 是虚言也 是前者之传 陋者之说也 诚如这位思想家所言 像尧舜这些人 道德纯粹 智慧甚明 且又是位至尊 是无敌于天下的强者 他们怎么会把自己的宝贝王位让给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呢 如果真是这样 岂不是天下第一号傻瓜 依据孟子和荀况的说法 上古时期没有什么禅让制度 那么大顺 大禹是怎么登上王位的呢 哲学家庄周提出了一种撂挑子的假说 他在庄子中提出 尧做凡了天子的宝座 要把这个位置让给许攸 不料许攸坚辞不受 尧再转让给周之父子 打想他们也回绝了 他们为何害怕当天子呢 因为这个差事太辛苦了 据韩非说 尧在位的时候 日子过得很苦 吃的是粗粮糙米 腌的是树叶野菜 冬天裹兽皮 夏天披革布 而且窑的居住条件也很糟糕 屋顶的茅草很不整齐 房子的船梁没有雕饰 有时还要忍受漏雨的折磨 就是一个守成门的大头兵 收入也远远超过尧的水平 姚思蕾想去不能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就主动撂挑子不再干了 多亏找着了大老实人顺他稀里糊涂登上了王位 后来舜也实在吃不消了 就把天下让给特别能吃苦的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