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第三卷】18、檀弓下 05-文本歌词

【四书五经·第三卷】18、檀弓下 05-文本歌词

墨羽听书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捶胸跳脚是极哀痛的表现 但有规定的次数 是为了有所节制 使之适度 赤膊 用麻束发 改变了平时的服饰 忧郁愤会是悲痛至极的变态 去除修饰是去除华美 赤膊 用麻束发都是去除极端的修饰 有袒露的时候 有穿衣的时候 是悲哀有节制 用诀变上加格叠的服饰行葬礼 这是和神明交往的礼节 对神明怀有崇敬的心情 所以周人带着爵变行葬礼 殷人带着祭冠行葬礼 桑三日后 让主人嘱咐家臣之长喝些粥 为的是不要饿坏了 所以国君命令他们必须进食 送葬后回家嚎哭 主要是在堂上 回到亲长生前做事的地方 嘱咐进入寝室 回到奉养亲长的地方 送葬后回家嚎哭时 亲友要来慰问 因为这是哀痛至极的时候 回来后 亲长的一切都不见了 消逝 这才是最悲哀的时刻 殷人是在下葬之后慰问孝子 周人是下葬后回家嚎哭时才去慰问孝子 孔子说 阴人的做法太诚实质朴了 我赞同周人的做法 埋葬在国的北部 头朝北方 是三代通行的礼节 这是因为鬼神要到幽暗的地方去 下葬之时 主人赠送树伯给死者下葬 住回去邀约那充当渔姬的事 回家哭过以后 主人和执事去看渔记的牺牲 执事把几案沿席摆放在墓佐 用福海做祭品 返回去 就在正午举行安神的渔祭 下葬的那天举行渔祭 是孝子不仁 有一天和亲人失去联系 就在这一天用渔记取代惦记到了举行族窟之计时柱就要说已经成为吉祭了 从这一天起 用吉忌取代丧祭 次日 奉了神主到祖庙去祭死者是其神父与死者的祖父 桑祭变成祭 祭一直到父于祖庙必定与足窟这天接连 孝子不忍心魂灵有一天无所归依 殷人在周年练技之后举行腹祭 周人在足窟后举行腹祭 孔子认为殷人的方式好 国君去吊唁臣子的丧事 让屋助拿着桃枝笤帚和歌护卫着 由于活着的人不喜欢死人的凶邪之气 所以与对待活着的人礼貌不同 办丧事有对待死人的礼节 这是先王不便说明的 丧礼中 葬前要先朝祖庙 这是顺从死者出必告的孝子之心 由于他舍不得离开故居 所以先到祖父 父亲的庙里告辞后才启程 因人事朝庙后就停就在祖庙里 周人是朝庙后就出葬 孔子认为 用名器殉葬的人懂得办丧事的道理 被办了种种物件 却又不能实际使用死人如用活着的人使用的器皿来殉葬 那么这不就是禁于用活人殉葬了吗 魔对把殉葬物品叫做名气 是尊奉死者为神明的意思 泥土做的车 草渣的人马 自古就有了 这就是名器的原则 孔子认为 做草扎的人马殉葬心地仁厚 他认为刻木偶人来殉葬太残忍 雕刻的越逼真 就越近于用活人殉葬 穆工问子思说 旧君死了 过去的臣子为他扶丧 是古代的礼仪吗 子思说 古代的国君在臣子上任或离任时依礼行事 所以有位救君扶丧的礼仪 现在的国君 用人时 好像要把他抱到膝上似的 不用人时 好像要把他推下深渊似的 离任的臣子不带领别国军队打来也就够可以了 又怎会有反复的礼仪呢 鲁道公死了办丧事 纪招子问孟敬子说 为国君的丧事 每天吃什么 静子说 吃粥 天下通行的礼仪 我们重孙 叔孙 继孙三家 不能以弑君之礼奉侍国君 天下人都知道勉强节食而消瘦 那我也能做到 那不是让人疑心我不是因悲痛心情而消瘦的 我还是照常吃饭吧 魏国的司徒敬子死了 子夏去吊丧 在主人还未举行小练时 就带了金进去 子尤穿长服去吊丧 在主人举行了小练以后 子尤出去 带上碟 再回屋里嚎哭 子夏问 从哪儿听说的这种做法 子尤说 听夫子说过 主人还没改符时 宾客还不能带碟 曾子说 燕子可以说是懂得礼的人了 有谦恭的心意 肃静的举动 犹如说 燕子一件狐球穿了三十年 办丧事时 出葬只用一辆遣车 下葬完毕就回家 依礼 裴国军下葬的身体有七个 燕车也用七辆 大夫用五个身体 五辆遣车 燕子怎么懂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