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秉中直言的议论心烦 西宁二年二月 苏轼苏辙两兄弟抵达汴京 仍在使馆任职 宋神宗也很赏识苏轼的才华 所以即便是他仍在使馆任贤职 也很受神宗的倚重 有一次辽国的一位使臣出使汴京 这位使臣已能写诗而自夸 为人十分的高傲 神宗皇帝便命令苏轼做事陪臣来制止这位骄横的使臣 辽国的使臣听说前来陪同自己的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使馆官员 于是对宋朝的安排很是气愤 所以就没把苏轼放在眼里 于是辽国使臣找个机会 不屑的对苏轼说 听说你也会写诗 何不携几首让大家欣赏欣赏 苏轼淡淡的说 依我看 写诗是件很容易的事 只恐怕我写的诗 平庸之辈读不懂了 辽国使臣一听 当即大怒 说 听你的口气好像很了不起呀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看看是有人不会写 还是有人读不懂啊 苏轼说 恭敬不如从命 那卑职就献丑了 说罢当即提笔 连写带画 写了共十二个稀奇古怪的字 题为婉眺 这些字有的长写 有的短写 有的横写 有的反写 有的反写 有的侧写 大小高低各不相同 辽国使者拿在手里左看右看 横看竖看 连汗都急下来了 也没读出一句来 于是他哼了一声 说 只怕是故弄玄虚也未可知呀 那就请大宋的才子念出这首诗来 在下便当场认输 苏轼微微一笑 这有河难 于是念道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脱瘦竹筝 回首断云携日暮 曲江道占侧山峰 听罢苏轼的诗 辽国的使臣才知道遇到了高人 当时脸就红一阵白一阵的不吱声了 从此他的态度也谦逊了许多 后来这个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开了 苏轼这次返回京城 朝廷里的气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史称西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 苏轼兄弟都是制策出身 自打入世的那一天起 两个人就有很大的政治抱负 因此兄弟二人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政治风暴之中 在这里有必要将当时北宋王朝的处境 以及宰相王安石的生平性格做一番介绍 以便对苏轼日后的遭遇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北宋初年 朝廷由于对土地采取不易兼并的态度 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 再加上豪强地主隐瞒土地 致使富者有田无税 贫者负担沉重 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 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北宋政府采去荒年募兵制度 招募流民当兵 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此外 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 实行耕戍法 频繁调动武将 导致兵无常帅 帅无常师 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 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而且军队武器生产管理也非常混乱 也影响了军队战斗力 这一切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冲突中常常失败 失败的直接后果就是割地赔款 这更加剧了宋王朝的危机 在行政上 北宋政府采用集中皇权 分化事权的方式 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 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 参知政事 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 这就直接导致官僚队伍机构臃肿 办事效率低下 而冗官冗员的开销更让国家不堪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