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卷】8辛弃疾文武双全-文本歌词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卷】8辛弃疾文武双全-文本歌词

墨羽听书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辛弃疾文武双全 辛弃疾 字幼安 别号驾轩居士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 以词的成就最大 和北宋的苏轼并称苏辛 同时 他还是一个坚决抗金的爱国之士 辛弃疾一一四零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世患的家庭 他少年师从蔡伯坚 刻苦读书 同时他的思想也成熟起来 为国家 为民族报仇雪恨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这时候 南宋小朝廷依然偏安临安 把中原大片领土拱手让于一族 辛弃疾的家庭遭受着全国女珍贵族的统治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一一六一年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 在自己的家乡组织起两千多名群众抗金 随后他率众投靠农民起义军 来到了字号天平节度使的起义军首领耿精面前 耿精发现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就任命他做长书记 负责管理整个起义军的印信和重要文书 辛弃疾自然把他分内的工作做得很好 投奔起义军的人越来越多 队伍中也混进一些浑水摸鱼的人 有一个和尚叫一端 拉着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也到了耿精旗下 异端过去认识辛弃疾 他不断和辛弃疾来往 并通过辛弃疾悄悄收集耿精军中的机密 原来义端一直想投降金国 他投奔耿京的目的 不过是希望趁机拉走一部分起义军 窃取起义军情报 以作为自己将金的本钱罢了 有一天 异端带上部分人马 并偷了义军的大印 偷偷跑掉了 耿京勃然大怒 以为辛弃疾和异端有勾结 要将辛弃疾斩首治罪 辛弃疾表示了自己的抗金立场 并请耿金给自己三天时间抓回异端 如果抓不到 再请治罪 辛弃疾骑上一匹快马 判断异端一定向最近的一支精兵驻地逃跑 他飞驰急追 终于在半路上擒住一端 并且毫不犹豫的砍下了他的头 带回耿精大营中 从此耿精对辛弃疾格外器重 公元一一六一年 金军南秦失败 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政变 南宋朝廷在这种形势下 准备北上伐金 这时候辛弃疾对全局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单凭义军力量 与今作战 利少必多 不如与南宋朝廷联系 以其共同抗金 耿精听了辛弃疾的建议 仔细思考起来 以前他对于南宋朝廷一味求和 这中原丢失领土于不顾的政策十分不满 现在看到南宋终有了与金国决战的意向 便同意了辛弃疾的意见 公元一一六二年 耿精令辛弃疾等人南下奉表归宋 南宋朝廷听辛弃疾陈述了耿精义军在后方的抗金活动 以及山东 河北一带的形势 十分高兴 受耿精为天平节度使 辛弃疾为右城务郎 天平节度使长书记 并任命了其他大小官员共两百多人 辛弃疾还奉命回去通知耿精 把队伍带到南方来 听命于朝廷 共同抗金 但是没想到 在这段时间里 耿精的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金国为了除掉起义军这个新患 采用了分化瓦解的诡计 起义军本是由多方人马组成的 良莠不齐 在金国的重金奖赏之下 张安国竟然残忍的杀害了耿京 起义军群龙无首 元气大伤 不少人纷纷离军 又回家种田去了 辛弃疾一行走到海州 经江苏连云港市 才得知耿京被杀的消息 不禁大惊失色 同行的人有的主张 发生了这么大的意外情况 不如先就地停下来 看看形势发展再做进一步打算 但辛弃疾说 我们的任务本是请耿精带队伍去朝廷那里 现在耿精被杀 我们应该做的是严惩凶手 为耿精报仇 于是辛弃疾约定了猛将王世龙等 仅仅带了五十名骑兵 准备去偷袭金营 杀掉贼人张安国 辛弃疾等日夜兼程赶到冀州今山东巨野县金兵的驻扎地 金兵大队人马正在安营休息 辛弃疾等趁着夜色潜入张安国的帐中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正在于金将饮酒的张安国升亲过来 将其捆绑到马上 然后杀出一条血鸥向南奔去 金兵高喊有人结营 可当主将集合大队人马追赶的时候 辛弃疾等早已风驰电掣一般跑得无影无踪了 卑鄙无耻的叛徒张安国被押制临安 朝廷下令斩首示众 辛弃疾立功升官 同时他夜闯敌营 生秦叛徒的英雄行为传遍了大江南北 鼓舞着人们的抗金斗志 从这以后 辛弃疾一直留在南方 再没有回过他的家乡山东 辛弃疾南归的第二年 南宋北伐失败 朝廷内部投降派的势力又占据上风 辛弃疾不顾自己官位卑下 写了一篇美秦时论上承皇帝 论文的前三篇分析了北方人民对金朝统治者的痛恨和金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具体提出了南宋应该如何抗金 收复失地的计划 然后美秦时论递上去后 如石沉大海 然后辛弃疾又写了久义呈现上去仍未被朝廷理睬 辛弃疾的报国之治难酬 他在政治上也始终没有被朝廷所重用 他先后任过滁州之州 江西提点行狱 知龙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知潭州兼荆州南路安抚等职 公元一一八一年 他因得罪当权人物而辞官衔 住于江西上饶 晚年 辛弃疾一度被当作主战元老重新启用 但很快再次被罢 公元一二零七年 文武双全 但最终没有实现凌云壮志的辛弃疾忧愤而死 南归之后的辛弃疾一直郁郁不得志 便把心中的无限感慨都灌注于笔尖 落在文上 辛弃疾的创作以词为主 他的集子驾宣词存词六百多首 包括许多传世篇 生活在南宋的辛弃疾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词创作 他的词是一个爱国志士的心声 既有对抗金斗争的颂扬 也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还有对南宋苟且求和的不满等 暮年的辛弃疾将自己的郁郁不满的情怀写进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中 他临别人世之前的所有复杂心情 都在这首他最有名的词中体现出来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到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袁家草草 风狼居墟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离祠下 一片神压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辛弃疾用词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渴望战斗的热情 壮志未酬的悲愤 在创作艺术上 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 并且加以发展 它不仅打破了诗语词的界限 而且打破了诗与散文的界限 创造性的融汇诗歌 散文 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 从而形成了新词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