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三百二十四集上集 我们说到命运 向着万念俱灰的苏寻微笑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农志高逃到了大理 开封城的大佬们坐不住了 除了他们从陕西调重兵向四川集结之外 他们还派出了张方平 张方平 自安道河南人 这个人做官做到了梁府之下的迹象 不过他却不是进士出身 要说他这学问是从哪来 他可比苏洵强了好多 据说两宋的文人大排名 如果以聪明强记为标准 张方平名列第二 他只比苏洵的那个儿子 不 是出的大天才苏轼稍逊一筹 这张方平能一目十行 过目不忘 他曾经向人借三使 十天即归还 里面的每一句话他都能牢牢的记住 而至于为什么他这么强 嗨 他也是迫不得已 他家太穷了 生活都成了问题 他想读书 只能去借 而现实逼得他又必须得又快又劳的记住 简单的讲 张方平来到了四川之后 不仅军政两手抓 稳住了四川的局势 他还很重视文化 就是他发掘出了苏洵 并且替苏洵铺设了一条通往帝都开封的路 张方平给欧阳修写了封信 这封信非同小可 据考证 这是张方平与欧阳修之间仅有的几封信之一 他们俩本来是冤家 死对头 这张方平是当年吕一简的亲信 而欧阳修呢 是范仲淹的朋党 几十年间 他们两个斗的是手段用尽 你死我活 但是只是要回到了文学上 他们就又变成了谦谦君子 古道热肠 这一点是后来的神宗 哲宗 徽宗年间的文臣们所不能比的 从某些角度上来看 他们都是君子 苏洵在两年之后离开了眉山来到了京城 这是他第三次进京了 此番不比往常 他几乎立即就变成了一个奇迹 他在短时间内和京城里的顶级官员名臣都建立了联系 比如欧阳修 于静 田矿 文彦博 韩琦 复辟等人都收到了他的文章和信件 而无一例外 大家都喜欢他的文章 不过他们确实对他微笑不渝 苏洵很是纳闷啊 难道自己是哪儿做错了吗 他回过头来细想了一下 他来京城是有目的的 儒家是入世的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他看到了朝廷的各种问题 想要为这天下人实实在在的做些事 他的这些想法 甚至是解决的办法都在文章信件里表达清楚了 那么为什么朝廷里的这些名人们不理他呢 这就是他的命运 其实苏巡来的不是时候 如果他早十五年的话 那时宋朝在与西夏开战 他们可以打破一切的陈规陋习 只要是有用的办法 他们都会被采纳 他如果那时出现 不难博取功名 可是在这十五年之后 不说现在的皇帝都在病中 早些年的庆历新政里已经有了明文规定 不许越级提拔人才 而从那之后 这等级制度牢不可破 人人都在这体制之内 您得是怎样的圣贤才能成为例外呢 何况这苏洵的具体做法也太彪悍了些 比如他给韩琦的信礼 他要求韩琦大开杀戒 狠狠的杀一批懒惰的士兵 那军心士气立即就会振作了 几位啊 咱们说他的方法对不对呢 对敌兴就是这么做的 可是那是临敌 现在还只是和平时期 并且今日之韩琦 再不是西北时的那个少年相公了 韩琦此时超脱的像是天空中飞翔的羽翼 他高洁的像是雪山之巅的冰雪 再也不做那杀人的那些粗活了 再比如苏洵给复辟的信 苏洵开口就是指责批评复辟 从庆历年间起 直到这次上任 他都是毫无建树 苏洵是一点儿情面都没留 怎么狠怎么讲 他没给当朝的宰相留半点儿的面子 哎 你说这苏洵是不是得了失亲啊 不 他之所以这样做 是孟子教他的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位高显贵的人说话 要藐视他 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这是孟子一生的行动准则 比如孟子效仿孔子周游列国 他游说到了梁惠王时 他除了言语不逊之外 转身就说道 往之不似人君 他直接就对人家皇上说 哎呀 我看你呀 就不像是个当皇上的料 可以说孟子这样的行为是胆大妄为 他不把这君王放在眼里 而更可以说他是违背了儒家的最高宗旨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要知道那儒家讲究的就是上下尊备有序 不管他是不是圣人 他绝对没有这样藐视上级的道理 可是孟子就是做了 哎 说句老实话 这也是迫不得已 战国时 以及后来所有的战乱时期 只有用这样的手段才能让这当权者信服 好了 说到这里 我们就可以看出苏洵这个人在处事上巨大的缺陷了 他是大儒不假 他的文章超越古人都不 当时更是真的 但是有一点 他这个大儒啊 准确归纳是先秦时代的大儒 他自学成才 一直都是闷在蜀川之中苦思冥想 他把先秦时代的思想都研究透彻了 可是他与当时的现实社会离得远了 苏洵是用先秦时的理论和做派 在这千余年后的宋朝时间 其结果只能是到处的碰壁 他自己还是一片的茫然 给整个的权力层留下了恶劣的印象都不自知 哼 说句难听话 如果不是他的儿子们运气好 正好这届科考是欧阳修主管的话 那他们父子三人呢 灰溜溜的回川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