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三百五十六集上集 我们说到青苗法之后 农田水利法上台 这农田水利法就是说 不管你是任何人啊 是官还是民 都可以去开荒 修堤 挖渠 蓄水等等等等 做对农业有利的事 这个办法本来是很好的 可是司马光却怒火万丈 他要直接和王安石交锋 但是这大宗师是很有身份的 他决定先礼后兵 先给王安石写了封信 这信哪 是这样开头的 他说 妾见借府啊 王安石 字借府 借府独负天下大名 三十余年 才高而学富 难进而易退 远近之士 时与不时贤谓借府不启则已 起则太平 可立志生民 鲜卑其则已 这段话 在历史里是非常的有名 他几乎被每一本写王安石的书所引用 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呀 王安石三十多年来 名满天下 他的品德能力都太高了 谁都相信 他要么不当宰相 当了宰相 幸福太平的和谐社会立即就能实现 当然 大家都知道 司马光这是客气话 是先礼后兵中的礼 参照悯人矫险 楚人轻易 哎 我们来品味一下 这要是吕会卿说的 就啥事也没有 可您呐 是司马光 才德兼备 没有瑕疵 万事失表型的大宗师啊 这封信呢 非常的长 也非常的有名 他收录在司马光的个人文集里 名字叫与王介府第一书 各位啊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可以去看看 这篇文章的字数超过了四千字 这里边呐 有三个议论点 可以说是非常的明确 也非常的重要 可是啊 司马光的这封信 换来的是王安石的一份不超过百字的小回条 哼 保守派们一下子义愤填膺了 他们大声疾呼 我们的首领被侵蚀了 王安石竟然这样的傲慢 可是啊 无论换谁是王安石 估计啊 都只会回这百十来字 理由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四千多字的长信里 林林总总的把以前开会的各自发言都总结了一通 汇合了一篇大记录 哎 你要我怎么回复啊 当时问的都回答了 难不成也跟你一样 来个全面的回忆啊 你不烦呢 我还烦呢 事实上 司马光就是不凡 他再接再厉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又写了与王介甫第二书 这回焦点集中定在了青苗法上 他警告王安石 你要是再这么搞下去 不出几年 就会出现父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的可悲局面 国将不国了 提到了青苗法 王安石不能再沉默了 说实话 这是他的一种悲哀 人都说他辩才无碍 能把活的说成死的 再把死的说活了 随心所欲 怎么都成 可是细看一下 你们就会发现 王安石的口才不是顶级的 口才顶级的人 能通过谈话让反对派变成赞成派 把敌人变成朋友 变成下属 而王安石呢 只能把对手说没词儿了 甚至气死啊 比如那个唐芥 而这样造成的后果更加的恶劣 对手们只是一时的没话 可事后呢 他们会越想越怒 变本加厉的找茬 何况有些人是王安石永远都说不服的 比如司马光 现在 王安石明知道是没法沟通 但他还是回了一封三百多字的信 而这封信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 那就是那封达司马建议书 这封信呢 值得看一下 这里边的话呢 有很多都可以让我们了解 王安石判断出这段时间内 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正确的 针对司马光信里所说的清官 生势 争吏巨见 招致天下愿望的这五条 王安石是逐一打遍 王安石在信里说呀 他受命于皇帝 在中央确定法令 交给有关的职能部门实行 不是清官 各种法令都是有据可查 是先王先生做过的 用来兴利除弊 不是生事 为天下理财 皇帝没有奢侈滥用 大臣们没有中饱私囊 不是争利 辟邪说男人人不畏巨贱 王安石的外号谁都知道 叫缪相公 就是说他太倔 太牛 谁的话也不听 甚至是皇帝都得听他的 可是我们要反向的思维一下 要是他听了 是个能接受各方面意见的好同志 那样的话 会是个什么局面呢 前面的这些意见 哪条是先承认新法是可行的 然后在里边挑出些小毛病 让王安石去完善它 从而这新法变得是更加的利国利民的呢 呵呵 没有 一个都没有 而这些所谓提意见的 都是彻头彻尾的反对派 他们的意见只有一条 那就是彻底的废除新法 回归到从前的局面里 在仁宗 英宗的时代里 这士大夫们都过得非常好 你王安石啊 你这个万恶的捣蛋鬼 你凭什么毁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毁了我们的特权生活呀 由此可见 这两派呀 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 是属于改革还是不改革这样水火不容的大问题 而这样的事 你让这王安石怎么不拗啊 如果这不拗的话 他又怎样改革呢 到这里 我们仍然是要保持中立 我们要看清楚这段历史 就是要让自己的感情始终不倒向任何一边 而在王安石的信发出之后 他立即就收到了司马光的第三封信 这封信可以说是第一封信的复制品 外加上司马光对王安石人生走向的建议 司马光以老朋友的身份劝王安石 他说 介府啊 你还是就此退休吧 人生很美好 江南很美丽 而那里才是你的归宿